手机 App 已上线
点我下载

大英博物馆中国展厅25年后再“变脸” 女王剪彩

Thu Dec 14 2017 14:24:40 GMT-0800 (Pacific Standard Time)

cover
图片

图片

图片

整修后的大英博物馆33号展厅

2017年12月14日,在18个月的漫长整修后,主要陈列中国文物的大英博物馆33展厅,对公众重新开放。

在11月的预开放阶段,一位重量级的嘉宾来剪了彩,她就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25年前,大英博物馆33号厅经历了一次大型整修,完工后,也是她来剪的彩。这些年里,英国女王一共来过三次大英博物馆,这也就是说,其中的两次,她都是为中国馆而来。

剪彩之后,女王观看了展厅中的中国玉器、瓷器、绘画和丝绸之路文物。“她对我们展出的每一件藏品都非常感兴趣。”大英博物馆中国部门主任霍淑吉(Jessica Harrison-Hall)说。

图片

11月8日,英国女王在何鸿卿陪同下参观大英博物馆33号展厅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家国立博物馆,有两百六十多年历史。博物馆分为10个部门,中国部门隶属其中的亚洲部。目前,大英博物馆拥有包括书画、青铜、玉器、瓷器、织品、雕塑、金属、漆器、服饰在内的2.3万件中国文物,它也因此成为海外收藏中国文物最多的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的33号展厅主要陈列中国文物。1992年,在香港商人、收藏家何鸿卿的资助下,33号展厅名为“何鸿卿爵士东方文物展厅”。除了中国文物,这里还有南亚和东南亚文物。而在2016-2017年的整修完成后,陈列有了较大调整,33号展厅也更名为“何鸿卿爵士中国与南亚展厅”。

作为大英博物馆的老员工,霍淑吉见证过伊丽莎白二世25年前的那次剪彩。当时她刚进入大英博物馆一年。当时大英博物馆中国馆的陈列方式还很传统,中国馆用的是透明玻璃展柜,从这一头就能看到那一头。而在此后的25年里,中国馆的所展出的展品几乎从来没有替换过。

而此次整修完成后,中国展厅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照明和布展都变得更加现代化,展品也做出了调整:70%得以保留,30%被更换。此前一些因条件所限无法展出的藏品,比如书画和纺织品,也可以展出了。

近日,腾讯文化在大英博物馆对霍淑吉进行了专访。以下为采访内容。

“中国文物在大英博物馆的地位非常高”

图片

绿釉陶楼  东汉

腾讯文化:大英博物馆是如何建立中国收藏的?它们主要是在什么时期,通过哪几种渠道进入博物馆的?

霍淑吉:中国文物是通过多种方式进入大英博物馆的收藏的。大英博物馆在1753年建立,一开始就有了中国文物——来自汉斯·斯隆爵士的玻璃器皿。这也是最早进入我们馆藏的中国文物。

接着还有一批非常重要的中国文物,它们来自弗兰克斯爵士的收藏。他在1876年将私人收藏捐给大英博物馆,其中有许多瓷器,最重要的是永乐的甜白釉碗。

在绘画方面,1880年左右,有一百多件中国书画进入博物馆,它们来自曾在日本海军医学院任教的威廉·安德森教授;在20世纪初还有一批书画进入。这两批书画成为我们中国书画收藏的基础。而《女史箴图》是约翰逊上尉捐赠的,1903年进入馆藏。(注: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英军上尉约翰逊得到了《女史箴图》。外界认为他是趁乱盗得,约翰逊的家人则称是被其救过的贵妇所赠。)

到了20世纪,我们还得到了东方陶瓷学会的帮助。东方陶瓷学会成立于1921年,他们的会员给我们捐赠了不少中国文物,有瓷器,也有漆器。

大英博物馆的敦煌文物是斯坦因1909年带到伦敦,1919年进入收藏的。

腾讯文化:大英博物馆的哪类中国收藏最强?

霍淑吉:应该是瓷器。当然了,全世界最好的中国文物还是在中国大陆与台北,但如果要说中国以外的中国文物收藏,大英博物馆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都可以说是最强的。

图片

明宣德掐丝珐琅云龙纹盖罐  1426-1435年

和其他博物馆相比,我们最强的地方在于收藏的广泛性。有些博物馆收藏了非常精彩的玉器、青铜器或书画,但我们最注重的不是呈现最精美的文物,而是让藏品来说故事,所以我们也会展出略为逊色的文物。

每个博物馆的陈列风格都不同,比如荷兰国立美术馆就是从美学的角度来陈列的。而我们是从历史的角度来展示文物,希望观众能通过这些文物,认识中国的政治、社会、工艺创作等方面的演变。

腾讯文化:你是瓷器专家,请深入谈谈大英博物馆中国瓷器收藏的由来,以及大维徳爵士的收藏。

霍淑吉:我们的中国收藏中,最精彩的要算大维徳爵士收藏的1700件瓷器,以及大英博物馆本身的8000件瓷器。它们可能是中国以外覆盖范围最广的瓷器收藏,其中包括17件汝窑。大英博物馆的明瓷和大维徳爵士的清瓷都是最高等级的。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许多中国的外销瓷。编着第一本英文字典的约翰逊博士,有一个很大的外销瓷茶壶,可以装3.5公升茶水。在当时的英国,中国外销瓷非常流行,卖得也很贵。后来,这个茶壶到了约翰逊的好友皮奥兹夫人手里。她过世之后,茶壶被拍卖,一位英国议员买下了它。后来,弗兰克斯爵士从这位议员的女儿手中买下它,捐给了大英博物馆。

弗兰克斯爵士也是一位传奇人物。他是西方第一个为中国瓷器写目录的人,还策划过伦敦的中国瓷器展。他的收藏非常丰富,他对大英博物馆的重要性仅次于大英博物馆创立者汉斯·斯隆爵士。

腾讯文化:在你眼中,中国部的镇馆之宝是哪些?

霍淑吉:在书画领域,《女史箴图》与敦煌文物应该是最重要的。

图片

观世音菩萨像 910年 源自敦煌莫高窟第17窟

在瓷器领域,是我们的汝窑。在青铜器方面,是一件周朝的簋。公元前1050年,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这件青铜器上的长铭文就记载了这次战役和之后的事件。它现在被陈列在中国馆的高古文物柜中。

图片

康侯簋 西周早期 公元前1046-1000年

至于我们年代最古老的文物,是仰韶文化的陶器。

图片

《女史箴图》局部

腾讯文化:《女史箴图》被称为中国美术史上的开卷之图,这样珍贵的藏品,一般会在何时对外展览?

霍淑吉:《女史箴图》一般一年展出8周,上一次展出是在今年的7、8月份,但因为我们的展厅周边需要维修,明年它暂时无法展览。下一次展出会在2019年。在现在的展厅内,你可以看到它的电子版。

腾讯文化:中国文物在大英博物馆的整个收藏体系中,居于什么位置?

霍淑吉:地位非常高。我们占了大英博物馆展线最长的33号展厅,而且在博物馆的95号展厅,还有中国瓷器。这些都显示了博物馆对中国文物的重视。

英国女王很少到大英博物馆,但为中国馆来了两次

腾讯文化:11月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中国展厅剪彩揭幕。这在英国的博物馆中常见吗?

霍淑吉:英国女王很少到大英博物馆。中国馆1992年整修重新开幕时,她来剪过彩。2000年大英博物馆大堂新建后,她来剪彩开幕。之后就是我们这一次。

她在25年后又重回中国馆,我们都非常兴奋,也感到非常荣幸。她对我们展出的每一件藏品都非常感兴趣。

腾讯文化:你是1991年加入大英博物馆的。在你的记忆中,当时的中国文物展厅是什么样子?现在有了哪些改变?

图片

1955年的大英博物馆33号展厅

霍淑吉: 当时和现在完全不同。以前窗下有一排柜子,可能是1950年左右安装的,非常不适于展示文物。新馆把它们全部拆除,在原地摆上了雕塑或是新的柜子。

图片

1972年的大英博物馆33号展厅

当时我们的柜子都是透明玻璃,从展厅的那头可以一眼看尽全部的展品。现在我们将每一个历史时期分开,每个时期的展示都很全面,观众可以深入认识不同时代的中国文物,认识中国从新石器时代直到今天的历史。

此外,新馆的地板、采光都和旧馆也有很大的不同。

腾讯文化:在展品的陈列方面呢?

霍淑吉:这一次最大的改变,就是我们重新考虑了如何陈列展品。从1992年到新馆整修完成的这段时间内,中国馆的陈列几乎从来没有替换过。现在我们保留了旧馆70%的展品,新增加了30%,所以改变非常大。在时间跨度方面,以前我们的展品只到18世纪,现在则包括当代。我们还增加了丝绸之路的文物。

过去因为条件所限,我们的许多文物无法展出。当然,我们不会把藏品都囤到库房,所以它们中许多都被借到不同的博物馆巡回展览。而现在,我们过去无法展出的文物,比如书画和纺织品,都可以展出了。我们现在展出的一件战袍,以前就从未在大英博物馆展出过。

此外,25年前没有手机,很少人知道互联网,当时的讲解牌非常简单,可能只写了“花瓶,15世纪”。但在今天,我们可以为观众提供许多讯息,包括彩图、重要引言,甚至包括中文图说。

腾旭文化:大英博物馆以什么为线索来讲述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挑选展品有什么标准?

霍淑吉:从一开始,我们就决定要按照不同的历史时代来展出展品。我们有许多很精彩的18世纪文物,但我们必须考虑到每个时期的平衡。

在阐述历史方面,策展人有自己的喜好和想法,但必须同时考虑展示空间的问题。这也需要平衡。

腾讯文化:纳入中国当代艺术的想法是如何产生的?

霍淑吉:我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决定要将中国的当代艺术放进去,因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是持续不断的。一般而言,观众对当代中国艺术的反应都很好,而且我们可以经常更换展品。

“中国观众的反应让我们非常惊喜”

图片

山西龙纹琉璃建筑装饰一组20件 明代 1465至1600年

腾讯文化:这25年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大英博物馆的中国部门有哪些具体影响?

霍淑吉:对我们最大的改变,不在于陈列的展品,而是在于我们呈现它们的方式。我们现在有中文的多媒体导览系统,这是大英博物馆最受欢迎的导览版本。大维徳爵士收藏的1700件瓷器都在95号展厅展出的,它们中的每一件都有中文的解说。

另外,博物馆的许多书也有中文版,比如有关大维徳爵士收藏的书。我们还在故宫的帮助下,翻译了《大英博物馆藏中国明代陶瓷》这本书。

我们也在中国举办越来越多的展览,比如在北京和上海巡回的“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我们也和V&A博物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了《瓷之韵》展。我们还在中国展出过印度、近东、埃及、希腊等地的文物,这可能是这25年来最大的改变。

腾讯文化:说到“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这个展览在中国引发了参观热潮,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霍淑吉:中国观众的反应,特别是社交媒体上的反应热潮,让我们非常惊喜。两地博物馆所挑选的第101件展品也充满了想象力。在北京,国家博物馆挑选了2001年中国重返世贸组织时使用的木槌和签字笔。在上海,上海博物馆把展览的100件文物精心制成了二维码。这都显示了中国文化的创造力。

腾讯文化:大英博物馆近年来收藏的中国文物,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

霍淑吉:主要有当代中国绘画、版画、雕塑、漆器和玉器等。我们有一件展望用不锈钢制的《假山石82号》,有一件郑祎2012年用瓷器做成的长袍。

今年年初,我们买了一个佚名艺术家在1965年完成的国庆庆典手卷,上面有许多有趣的细节。最近我们还收了一个观音的拓本,观音是康熙时期的,拓本是1940年代在云南拓的。

至于比较早期的文物,因为我们的收藏规定非常严格,所以最近入藏的不是很多。但我们收到许多精彩的捐赠,比如一个金代酒瓶。它在1935年来到英国参加万国博览会,后来被不同的藏家收藏。去年著名建筑师戈尔丁去世,它被赠给了我们。

图片

谢楚芳 《乾坤生意图》 1321年

现在我们正在展出元代画家谢楚芳的《乾坤生意图卷》,这幅画是我们1998年买下的。我们可以追溯它的收藏史:它在1797年就到了英国,是我们目前所知的最早来到英国的中国传统绘画。

近年来入藏的另一件比较重要的书画,是我们2010年从一位英国藏家手中买下的《出猎图》。它是宋元时代的绘画,但上面还有一个明代的收藏印,这说明它可能来自宫廷收藏。

最新入藏的,是今年我们特别订做的一件漆器。(注:犀皮漆天地盖盒)

腾讯文化:你们还从拍卖会上买藏品吗?

霍淑吉:很少,这对我们而言太难。我们买文物的过程非常缓慢,拍卖会的速度太快,尤其是如果价格拍高了,我们无法像私人买家一样当场决定是否加价,所以我们很少这样做。


分享到微信: 分享
【郑重声明】温哥华天空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谢谢!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