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随着《生活》(Life)杂志的创刊,新闻纪实摄影作为一种革新叙事方式,迅速闯进公众视野,并博得诸多厚爱。如其创刊宗旨所言“看见生活、看见世界”,《生活》杂志的摄影师在随后的数十年成为全世界范围内打造图片故事的先锋。他们为世人留下精彩的时代剪影,缔造了时代的新闻摄影传奇。
1965年,埃塞俄比亚阿克苏姆(Axum),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她的丈夫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以及招待他们的东道主——埃塞俄比亚的海尔·塞拉西一世皇帝和王储,等待进入当地一所著名的教堂。照片里出现的几位都是政坛风云人物,有大独裁者,也有德高望重的人物,而摄影师却拍出了生活化的感觉。摄影师洛恩加德曾说,面对有些名人,拍摄限制很多,如果拍摄对象从政的话,拍摄就会有更多限制条件,很难拍出特别的照片。比如拍摄英国女王,宫殿里为媒体划定了一条非常严格的线。好的、难得的镜头往往转瞬即逝,英国女王访问埃塞俄比亚时,洛恩加德定格了这一幕。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总结自己的经验:“在拍摄过程中,拍摄对象的注意力有时会分散。不过,那个时候他们的脸上会出现自然的、毫无防备的表情。不仅仅是表情,他们的肩膀、膝盖、手掌,全身都会自然放松。这才是每个人特别的时候。”
摄影师约翰·洛恩加德(JohnLoengard)占有其中重要的一席之地。过去60年间,他拍摄的肖像作品,很多都成为标志性的传世经典。从罗纳德·里根到乔治亚·奥基弗,从玛丽莲·梦露到甲壳虫乐队,他亲密接触和拍摄过无数名人,洛恩加德用相机对准形形色色的对象,记录了那一代人的面庞。
1957年,纽约,玛丽莲·梦露在时代生活大厦的奠基仪式上。这张照片是对梦露笑容的经典记录。从梦露的照片在1952年第一次登上《生活》杂志起,有关的新闻图片杰作中,她的脸上似乎一直挂着诱人的笑容,这也几乎成了她的标识。这位20世纪50年代的流行性感符号,几乎是那个时代主要的流行文化偶像。《美国流行文化指南》一书称,“作为美国流行文化的一个标志,梦露在流行程度上鲜有对手,仅有的几个包括埃尔维斯·普雷斯利和米老鼠……从来没有哪个明星曾激发过如此广泛的情感——从情欲到怜悯,从羡慕到悔恨。”
1965年,纽约皇后区,“爵士乐之父”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在他家附近的理发店。剪发的时候,他要了一听啤酒。阿姆斯特朗出身贫穷,幼年时曾在街边卖唱。他的小号演奏和独特的沙哑歌声,曾被誉为大萧条时代最温暖和最浪漫的声音之一。阿姆斯特朗一生最大的成就在于:凭借音乐上的不断创新和超凡的个人魅力,将爵士乐从他的出生地路易斯安纳州新奥尔良地区带向全美乃至全世界,使之成为广受欢迎的大众音乐形式。摄影师洛恩加德拍摄这张照片时,阿姆斯特朗已经64岁,6年后他将因心肌梗塞逝世。这张照片展示了这位一代音乐大师的亲和力。
要成为一个领域的大师级人物,趁早踏足这个领域总是好的。洛恩加德的父亲是一位工程师,喜欢摄影,1945年,他购置了一台新款联动测距相机取代了战前的折叠式旁轴相机。这一年,洛恩加德11岁,也迷上了摄影。父亲把浴室改装成暗房,教年幼的他冲洗底片。“学会用相机,对我来说是一大福音。”洛恩加德后来回忆,“看到相纸泡在显像剂中,影像逐渐浮现,就像看到奇迹。”
1968年,英格兰曼彻斯特的一条街道上,男孩听到母亲在叫他,转过头去。同摄影集《时时刻刻》(Moment byMoment)一书里很多照片的主角不一样,这个男孩不是什么明星,只是摄影师洛恩加德记录的英国寻常人家的小孩。但这没有削弱这张照片的迷人程度。男孩穿着邋遢的衣服,衬衫上各种褶皱,皮带也系歪了,但笑容却非常明亮。多年以后,洛恩加德回忆,这个地方堪称英格兰景色最荒凉的地区之一,当时街道上没有汽车。突然,街道的另一头传来男孩母亲的叫喊,他迅速朝孩子按下了快门。“我想他长大后,熟悉的应该是免熨烫T恤、洗衣机和拥挤的交通了。”洛恩加德的另一席话,是对这一镜头的绝佳注解:“你要懂得怎么从平凡的事物,拍出好的照片。这样的照片才更了不起,毕竟让日常生活变得有趣,是摄影最大的挑战。”
中学时期,洛恩加德开始为学校报纸拍摄新闻图片。后来,他进入哈佛大学深造,最重要的机会来自临近毕业的那一年,《生活》杂志驻波士顿分社社长贾维斯向他发来邀请,去拍摄一艘搁浅的航运货轮。这次合作应该效果不差,自此之后,洛恩加德与《生活》杂志保持了长期合作关系。到1961年,他正式加入《生活》杂志,担任了十年专职摄影师。
1969年,美国加利福利亚州,49岁的蒂莫西·利里(Timothy Leary),与他的妻子露丝玛丽(Rosemary)在棕榈泉的住址附近。1960年代的美国“嬉皮士”青年令人印象深刻,他们蓄长发、养胡子,男女混杂,吸大麻,用迷幻药,思想激烈,生活落拓。蒂莫西·利里正是这个群体的精神领袖之一。利里的一生充满传奇事迹,他曾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后来宣扬迷幻药对人类精神成长与治疗病态人格的效果,并提出“激发热情、内向探索、脱离体制”(Turnon, tune in, dropout)的著名口号,带动了充斥大麻和迷幻药的“反文化”浪潮。利里对1960年代美国的这次文化运动影响重大,成为那个年代颇受争议的人物。他遭到过美国诸多保守派人物的攻击,理查德·尼克松总统曾直接指责他是“全美国最危险的人”。洛恩加德拍摄的这张照片带有几分迷幻的味道。不久前,利里和他的第四任妻子露丝玛丽再次因藏有大麻和迷幻药被捕。然而,利里的张扬程度丝毫不减,随后他便公开宣布竞选加州州长。
由于《生活》杂志本身的变动,洛恩加德后来一度转投其他媒体。到1978年,《生活》杂志以月刊的形式复刊,他又重新回归,担任图片编辑,一直效力到1987年。他的风格日趋成熟,并为这本杂志在新闻摄影上的声誉贡献显著。他曾经被评为196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美国摄影家。2005年,《美国摄影》杂志将洛恩加德评为摄影史上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之一。
1970年,缅因州佩诺布斯科特海湾,传奇人物巴克敏斯特·富勒(BuckminsterFuller)和他家的客人乘坐渡轮去熊岛。在船上,富勒仍积压着一堆手稿在工作。富勒是20世纪科学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是著名的建筑师、设计师、发明家和理论学家,他一生据称拥有48个荣誉博士学位和28项发明专利……作为建筑师,他最著名的设计是大型穹顶。1967年设计建造的蒙特利尔生态圈就是知名的穹顶结构,由他设计,很多后世建筑,包括当今许多著名公司如Google的总部等,都使用了这一穹顶模式。传奇的是,富勒早年曾经被哈佛大学开除过两次;他在30多岁时经商破产;为了骗取保险费救助家庭他险些自杀;人到中年后实现人生逆转,依靠穹顶的设计、建造和商业化推广,他的事业大获成功。这张照片流露出富勒身上的某种怪才气质。
洛恩加德曾经回忆,他父亲的摄影技巧局限于请拍摄对象往后站、微笑。而他自己的摄影技巧,在外界看来,也许可以刨去像构图这些因素,精简成两个字:专注。从洛恩加德的很多公开摄影评论来看,他应该是法国摄影大师布列松“决定性瞬间”理论的拥趸。他善于仔细观察并描绘对象的真实模样。一位摄影业界的同行曾评论说:“不管是名人还是平常人,洛恩加德总是用同等认真、深思熟虑的视角,去抓取那个决定性瞬间。”
1994年,摄影师约翰·洛恩加德拍摄的另一个摄影师理查德·阿维顿(RichardAvedon)。阿维顿在他的工作室,房间里摆着一幅石油工人的肖像。阿维顿是时尚摄影界的泰斗级人物。棚拍肖像是他的拿手好戏,他喜欢把拍摄对象“孤立”起来,与观者之间产生一种对峙感。他的肖像摄影作品刻画了从模特到影星的20世纪知名人物,他似乎能够刺破那些完美的形象。在他的镜头里,玛丽莲·梦露穿着不合身的裙子,闷闷不乐。事实上,当一个摄影师出了名,公众也会对他产生兴趣。洛恩加德拍摄了很多著名摄影师。1990年代初,他开始采访曾经是《生活》杂志专职摄影师的88人中还活着的摄影师。1998年,他出版了《生活杂志摄影师们看到了什么》一书,记录了44位伟大新闻摄影师的传奇故事以及与他们的対谈。
近日,80多岁高龄的洛恩加德出版了一本最新的摄影集《时时刻刻》(Moment byMoment)。标题似乎是在向布列松1952年的摄影集致敬,后者英文版的标题就叫做《决定性瞬间》(The DecisiveMoment)。《时时刻刻》一书收录了洛恩加德摄影生涯的133张照片,前后跨越了超过60年之久,有些照片此前从未在《生活》杂志上刊登。其中有玛丽莲·梦露、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超模鼻祖崔姬,也记录了小孩、农场工人等普通人,他甚至把自己家人的照片也放了进去。
1972年,新墨西哥州,鹰巢(Eagle Nest),这座白色的教堂是建筑师维克多·威斯特法尔(VictorWestphall)为纪念他死于越战的独子大卫设计建造的。4年前,28岁的大卫在海军服役时于越南战争中阵亡。这件事情改变了威斯特法尔夫妇的一生。他们决定用自己的保险金,建造一座永恒的纪念建筑,铭记在1968年5月22日越南南部一场战役中阵亡的儿子以及其他死去的15位士兵。为了建造这一纪念建筑,威斯特法尔夫妇投入了无尽的精力。之后几年,尽管面临未能预料到的资金、施工、地方政治各种障碍,但他们秉持信念,坚持克服困难完成。威斯特法尔后来说,“我过去所有的从业经验似乎就是为了这一栋建筑物做准备。”当时,美国社会深陷在对越战的反战情绪中,还没有形成致敬越战阵亡将士的风气,因此建造这一建筑并不容易。1971年,这座教堂终于建成,成为美国第一座为越战阵亡将士所建的纪念建筑。它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日后其他越战纪念建筑的建成。
1972年,22岁的模特崔姬(Twiggy),她告诉自己:“你不能一辈子当衣服架子。”“崔姬”只是绰号,她的本名叫做雷斯利·霍尔碧(LesleyHornby)。在当时,崔姬的成名有点不可思议。一个身高只有167厘米、体重只有82斤的女孩当年横空出世,从英伦三岛风靡整个欧洲,17岁的年纪,她便成为那个时代最知名的模特。此前,媒体上流行的是那种世故、优雅的形象,像玛丽莲·梦露那样起伏的曲线才是时尚潮流。崔姬的出现似乎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审美标准。她经常身着色彩鲜艳的迷你裙,露出笔直纤细的筷子腿,她的身材没有曲线,看起来有些笨拙,却显露孩子般的纯真……崔姬被塑造成叛逆、自由、独立的新女性形象,这让原本毫无曲线和传统女人味可言的她,变成了很多试图摆脱一成不变生活的女性的偶像。当时,崔姬当模特按每小时收取高额费用,她的收费超出同期当红模特的数倍。由于模特界第一次出现如此悬殊的同工不同酬现象,崔姬因此成为时尚界第一个真正的超级模特,被后世誉为“超模鼻祖”。
“一个伟大的摄影师用相机拍下一幅伟大的作品呈现在人们眼前,这是有诀窍的。”洛恩加德曾经说。这位大师一生拍下无数“决定性瞬间”,他在《时时刻刻》一书序言里试图定义什么叫“好”:“一张好的摄影图片是无法被重复的。这也许是为什么摄影师的决定性一瞬间,能够永恒地抓住我们的眼球。”
1987年,爱尔兰都柏林,“多哈尼和内斯比特”(Doheny &Nesbitt)酒吧,老板汤姆·内斯比特(TomNesbitt)站在吧台当中凝视外面。这家酒吧在爱尔兰历史上享有盛名,它早在1867年就已经落地开业,堪称维多利亚时代酒馆风格的建筑代表,因此也是一座受保护的文物建筑,酒吧的主要吧台至今还保留了19世纪的原始风格。历史上,这家酒吧一直是都柏林地标式的社交场所。因为它离议会所在地很近,政坛人物、新闻记者、法律人士以及爱尔兰其他各行业界精英总是云集此地。历史上,这家酒馆的所有人多次变更,1950年代,酒吧由内德·多哈尼(NedDoheny)和汤姆·内斯比特两人接手,但后来又转手给其他人。这家酒吧被誉为一个长达100年的时代的写照,这种历史感无疑吸引了摄影师洛恩加德驻足,留下了这张营造出空间感、富有厚重历史感的照片。
图像定格了时间,却能超越时间。这部摄影集中的作品体现得淋漓尽致。
图片编辑/丁大伟 美术编辑/虎妹
文/曾鼎 文字编辑/孙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