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萨省大学生自建的“疫情跟踪”网站covid19tracker.ca的统计数据,到3月18日下午5点33分(北美中部时区),加拿大已经收到477万剂各款疫苗,并于全国各地已接种使用了其中的357万剂,大约有7.8%的加拿大国民接种了一剂或两剂疫苗,而BC省已有465,584人已经接种过一剂或两剂疫苗。
据加拿大卡尔加里先驱报撰文称,尽管加拿大为应对疫情花费的钱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但在疫苗接种数量上,却在发达国家中处于垫底的位置。
根据 citynews1130 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加拿大在全球20多个国家的疫苗接种榜单上排名第17位(每100人接种人数),落后于罗马尼亚,优于中国和俄罗斯。
加拿大国内疫苗生产不足是问题的根源,这就不得不依赖在国外生产疫苗的外国公司。加拿大联邦政府在2020年的7月24日至10月22日,前后签署了预购七种COVID-19疫苗的协议。分别为:
莫德纳(Moderna)——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RNA疫苗)
辉瑞生物科技(Pfizer-BioNTech)——美国纽约(RNA疫苗)
强生(Johnson and Johnson)——美国新泽西州(病毒载体疫苗)
诺瓦瓦克斯(Novavax)——美国马里兰州(蛋白质亚单位疫苗)
赛诺菲-葛兰素史克(Sanofi-GlaxoSmithKline)——法国巴黎(重组蛋白疫苗)
麦迪卡戈(Medicago)——加拿大魁北克(重组冠状病毒样病毒)
阿斯利康(AstraZeneca)——英国剑桥(病毒载体疫苗)
从以上信息可以得知,加拿大订购的疫苗分别来自美国、法国、英国和加拿大。随着加拿大开始大规模的新冠疫苗接种,且中国大使馆在3月15日宣布放宽对接种中国疫苗的人员回国的限制,且会积极与其它国家推进“健康通行证”,所以一些华人网友质疑为啥加拿大没有中国和俄罗斯生产的疫苗,个别网友甚至表示要等中国的疫苗,这样回国更加便捷。
对此,据加拿大CTV报道,渥太华大学流行病学者雷瓦特·迪南丹表示,俄罗斯的疫苗最初受到质疑,除开部分是出于政治原因外,俄方科学家提交的最初数据有问题。
而中国的两种疫苗都是向人体注射了灭活的冠状病毒。灭活病毒疫苗往往没有那么长的免疫反应寿命,而且通常需要更大剂量才能获得免疫应答。且中国生产的疫苗的数据差别很大。一些研究表明,有效率达50%,而另一些研究则表明有效率接近90%。迪南丹表示,除非研究人员能弄清楚如何合并和访问这些数据,否则很难在加拿大获得这些疫苗的许可。
其实本来买不买也没什么关系,且中国疫苗目前生产速度有限,可以说供不应求。但让人感觉不那么舒服的是,总有人一边说我不买你的东西,还要拿个大喇叭到处诋毁宣扬中国疫苗的安全性有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疫苗采用的是相对传统且保守的灭活疫苗,免疫原性相对较弱,在有效性上不及辉瑞疫苗等mRNA疫苗。根据国药集团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疫苗接种2针后对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COVID-19)的保护力为70,不及辉瑞疫苗的90%,但与阿斯利康旗鼓相当。
灭活疫苗是现有疫苗技术中使用时间最长,应用最广泛的技术手段,诸如狂犬疫苗、乙肝疫苗、流感疫苗都是采用这种技术。简而言之就是,用得多了,技术很成熟,安全性最高。
截至今年2月中旬,中国国内有超过100万人接种了这款疫苗。无论在哪个人群,无论是局部还是全身,都未见3级以上不良反应,辉瑞疫苗3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
说到这里,相信很多人和小编一样不解,和阿斯利康一样有效率的中国疫苗,明明更安全,加拿大却不愿意使用,如果不是出于政治因素或偏见,怎么说都是站不住脚的。不过不买就不买吧,自由市场,无所谓。
本以为,西方国家不仅自己不用中国疫苗,还在中国对其它第三世界国家提供援助时进行嘲讽已经很不厚道了。
结果就在3月13日,据多家欧洲媒体报道,欧盟委员会预计将于当地时间3月17日提出一项议案,对于注射过新冠疫苗的人员给予通行便利,可以自由在欧盟范围内旅行,开展商务活动,这一提案因此被称之为“疫苗护照”议案。
本来,这是一件极好的事情,给予注射疫苗人员一定的“优惠”非常正常,引起争议的是欧盟准备只认可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批准的新冠疫苗,中国疫苗未获欧洲批准或将不在“优惠”范围之列。
目前,欧盟批准的疫苗只有4种,分别是BioNTech和辉瑞联合研发的疫苗、阿斯利康疫苗、Moderna疫苗以及强生疫苗。由于全球除了欧盟批准的这4款疫苗,就只剩下中国和俄罗斯的疫苗,欧盟的这一政策相当于把中国国药和科兴公司生产的几款疫苗排除在外。
消息刚一传出,就遭到了塞尔维亚、土耳其等国的强烈不满,认为这一政策充满了“地缘政治歧视”“非常糟糕和可耻”。
作为欧盟成员国的奥地利、匈牙利、捷克等国家也准备购入中国新冠疫苗,他们也在积极活动,要求欧盟改变既定的政策。作为欧盟近邻的乌克兰和土耳其也在洽购中国疫苗,他们也希望给欧盟改变相关政策,为两国公民前往欧洲务工或开展商务活动提供便利。
对此,有欧美专家表示,是因为国国药集团或是科兴生物公司开发的疫苗的有效性并不为人所知,因为“没有任何关于临床试验的信息”被分享。
拜托看看文献吧!专家,柳叶刀你不知道吗?
然而早在今年2月3日,关于中国疫苗的第一期和第二期临床实验数据早已经发布在了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上。
而由于严厉的防疫措施,去年夏天开始,中国病例数量急剧减少,已经不足以获取足够的试验数据。为了扩大样本数量,让数据更有说服力,中国将三期临床临床试验安排在了包括阿联酋、巴林、秘鲁、塞尔维亚和巴基斯坦等十多个国家,比起这些欧美国家的一些疫苗研制生产过程自说自话,在使用过程中又出现严重问题,中国疫苗在全世界的参与度最高。
1月3日,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卫东在受访时还公布了各国的有效率,首先是土耳其的中期分析,有效率达91.25%;其次印尼的三期临床研究结果,为65.3%。若按照WHO规定的50%有效率门槛,则科兴疫苗是100%过关的。
2020年12月,国药集团新冠灭活疫苗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在对42,299名接种志愿者进行检测后,其有效率为86%,中和抗体血清转化率为99%,预防中度和重度新冠肺炎病例的比例高达100%。阿联酋得出的数据,也与之类似。
现阶段全球范围内新冠疫苗的供应明显不足,欧盟还企图用双重标准把中国疫苗排除出国际新冠疫苗供应体系,这种做法显然不符合全人类的利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中国在这次疫情中的表现,以及在疫情中给予其它国家大帮助,都是有目共睹的。
很多国家的人民不是不愿意接种欧盟认证的四种疫苗,而是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想要疫苗就只能跪着祈求啊。
2020年底,瑞辉公司突然对外宣布,根据目前所生产的产量不足以维持供应原有的出口订单,只能暂停。
无独有偶,阿斯利康公司,也以同样的理由对外宣布暂停疫苗提供疫苗。
而深究其背后的原因就可以发现,宣布暂停出门,是为了供应本国的疫苗接种流程,换言之,是为了满足国内某些政客的政治需求。
拜登从上任之后,“美国人优先”的思想理念再次出现,公开表示在夏天之前会做到至少2亿人接种疫苗,以达到真正的群体免疫。而英国首相约翰逊也流露过类似的态度,认为英国人应该优先接种疫苗。
如果只是英美内部做到优先供给,虽然仍不合章程,但情理上也说得过去。问题是像以色列和加拿大这样的“铁杆”盟友,所拿到的疫苗数量压根就没有减少。目前以色列是全世界新冠疫苗接种速度和比例最快最高的国家。截至2月21日,以色列国内平均每百人的接种剂量为85剂,而加拿大更是豪爽拿下总人口五倍的订单。
如果说欧洲国家遭受的是英美的不平等待遇,那像阿根廷和巴西这样的国家所遭受到的根本就是歧视。
辉瑞集团直接就提出以海外资产作为抵押和捕鱼权的移交等,这已经超越了正常商业谈判的范围。英美以疫苗为筹码,以一种变相的殖民方式,向世界多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做出要挟。
疫苗背后集中体现了英美霸权主义的横行。西方人原本最为看重的契约精神,此时却被自己践踏在脚下,踩得体无完肤。
且这些疫苗十分娇贵,辉瑞疫苗要求在零下70℃(零下94华氏度)的储运温度要求比南极冬季的平均温度还要低。Moderna新冠疫苗需要保持在零下20℃(零下4华氏度)。
辉瑞研发的疫苗在超低温冷冻箱中,可以保存六个月,在加有干冰的特制保温运输箱中,可以保存15天,而在医院的2-8°C冰箱中,仅仅只能保存5天,如果需要机场冷藏库、冷藏车以及现场冷冻箱构成一个疫苗冷藏物流网,一趟运输的成本高达1万美元。
严苛的温度条件拉高了获取疫苗的门槛,因为中低收入国家需要先具备冷藏基础设施,才能分发这些疫苗。
上面所述的种种因素,给全球疫苗供应中留下了一个缺口,而这个缺口目前只能由中国疫苗生产商来填补。
中国从来没有以疫苗作为威胁,换取过任何利益,且从来没有在媒体上发表公开言论诋毁其他国家的疫苗。
疫情是全人类的疫情,只有全人类共同共同胜利,我们才能说战胜了这次疫情。
且英国和美国一直把疫苗这种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作为自身的霸权基础之一,这是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前无法理解的逻辑,而现在中国疫苗和捐赠行为的出现,客观上恰恰打破了这种建立于美国垄断基础上的供给链。
某些国家认为谁拥有疫苗这个问题,比推广全球疫苗接种保护问题更为重要,自己掌控权力比符合世界每个人利益更为重要,而中国意识到了这是个问题。。
但中国似乎并不这么认为!
Source:
https://covid19tracker.ca/vaccinationtracker.html
1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20210109/content-549044.html
http://newstar.superlife.ca/2021/02/05/
https://ca.creaders.net/2021/03/17/2332824.html
https://c.m.163.com/news/a/G56VCVP10534IGRQ.html?spss=adap_pc&referFrom=&spssid=7bf803439a28cf5c8ef4f6de263d4163&spsw=1&isFromH5Share=article
版权归Vansky所有,转载请标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