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安全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候机大厅,我要在这里等待近4个小时,然后转乘国航CA991前往温哥华。
移民加拿大,我以前从没有想过。记得97年麦琪结束常驻回到杭州,带回来一些移民加拿大的资料,因为当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香港人大举移民加拿大,大量的移民中介也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而在大陆加拿大技术移民从95年开始开放,我们的消息是相对很闭塞的,并没有很多人知道。当时也就是看了一眼,就把材料搁在一边,加拿大,对我似乎很遥远。自从读书以来,其他功课都还不错,就是英语没学好,拿起英语书就犯困,几个月也背不下10个单词。到加拿大去,怎么活下去啊?
转眼到98年,单位里来了几个美国人,公司请了美国一家管理公司来管理。工程部只有我一个勉强懂点英文,我们经理就派我作为联系人。虽说有翻译,但工程方面的术语对专职翻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所以很多时候我也不得不操着洋泾浜的英文。一年多下来,感觉英文也就这么回事(到了温哥华才知道,这种感觉是多么肤浅,这是后话,暂且不提)。加上工作没什么挑战,总想变一变。刚好我表弟海涛回国相亲,结婚,就问他加拿大好不好,他说,好,来吧。
于是找了一家香港的中介开始办移民。慢慢地在网上结识了一批正在办移民的朋友,才知道很多人哦。那时每天就是在网上和这些朋友聊天,讨论进度,我们还专门办了一个论坛,渐渐地有了几十个人,大家的进度差不多,就相约一起登陆,一起找工。记得那时王又辛的家书对于我们犹如俞敏洪的红宝书,读了一遍又一遍。
2000年儿子出生,给我心里带来了一些波折。孩子那么小,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该怎么办?移民的签证不早不晚的来了,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先来看看,大不了不好就回来。所以决定我一个人先登陆,如果能站稳了,麦琪带着儿子再来。辞职,销户,打包,海运,一切都在慢慢的进行。麦琪提醒我考个托福,万一找不到工作,还可以申请读书。考了,但是实在不好意思提起分数,才400来分。但是时间不等人,出发的日子到底还是来了。
走之前,高中的几个哥们请我吃饭,喝高了,老三说,你这么走,就像是内地人来沿海打工一样啊,不过是到了个洋地方打工。是啊,但是他们为什么要来沿海打工,无非是拥有一个希望,对生活的希望。我们何尝不是这样的想法。在中国如果你没有背景,成功的希望有多大;孩子一生下来就得学奥数,我们不都是从千军万马中,从独木桥上过来的吗,就算孩子能上个好大学,他爹妈要是没两把刷子,能有一个好的工作,好的前途吗?我这样的爹能拼得过吗,拼爹还是后来才有的说法。我问老三,你什么想法?他说希望多挣点钱,以后送孩子出来读书,海归还是蛮吃香的。我说,那就得你家孩子吃苦了,我现在这样做,就把孩子的苦给吃了。
但是,会有怎样的前途在等待着我呢?
(就一故事,千万别对号入座,待续。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归Vansky所有,转载请标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