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share

官方确认新冠病毒属于非典病毒?教授口误后连说9个对不起

阅读量:7103 评论数:0
版权归Vansky所有,转载请标注链接。

北京时间2月9日,在湖北省召开的第19场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在介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情况时称:新型冠状病毒使用与SARS冠状病毒相同的受体进入细胞,与蝙蝠中发现的SARS相关病毒拥有87.1%的相似度,与SARS病毒有79.5%的相似度。与一个云南的蝙蝠样本中发现的冠状病毒的相似度高达96%。分析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属于SARS冠状病毒。

 

 

随后,该说法迅速引发关注,各大新闻媒体也纷纷发文。

 

 

不少人将其解读为“两者为同一病毒”,但也有人就此提出质疑”新型冠状病毒真的就是SARS吗“?

 

就在这个消息惊扰了人们睡前最后一丝理智时,《新京报》记者致电陈焕春,他表示,该说法属于口误

 

“真的不好意思,完全属于口误,掉了两个字。”陈焕春说,应为“新型冠状病毒属于SARS相关冠状病毒”。这意味着“新冠”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相似。该结论是基于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石正丽研究员的工作得出的。

 

 

在记者与陈焕春的通话过程中,他说了9句对不起,表示希望媒体帮忙订正,并最后道谢。

 

与此同时,针对陈焕春认为新型冠状病毒属于SARS冠状病毒的观点,钟南山院士在2月9日晚间接受《第一财经》电话采访时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是冠状病毒的一种,它跟SARS冠状病毒是平行的,二者是同一类(病毒),但不是同一种

 

那么,新冠病毒和SARS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有记者询问了北京一家三甲医院呼吸科专家,专家通俗地解释称,"可以理解为东北虎和华南虎的关系。但不能说东北虎就是华南虎。”

 

 

北京时间2月8日,在上海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防疫专家确认:新冠肺炎传播途径,除了直接传播、接触传播之外,还包括"气溶胶传播"。

 

 

直接传播包括患者或感染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

 

气溶胶传播是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

 

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

 

 

而其中的气溶胶传播是三种传播途径中隐蔽性较强也容易被忽略的一种。

 

简单来说,气溶胶就是空气中稳定分散悬浮的液态或固体小颗粒,肉眼看不见。所谓"气溶胶传播",即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气溶胶的粒子直径在 0.0001~100μm 之间。其液态粒子称为雾,小于 1μm的粒子称尘。

 

此前的2月5日,中国国家卫健委网站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对病毒传播途径的描述曾经表示 "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染途径尚待明确"。时隔3天后,气溶胶传染途径得到了官方的确认。

 

 

气溶胶传染与飞沫传染途径的不同之处在于传播距离。飞沫和接触传染,都是在近距离范围内发生,而气溶胶的传播距离远,增加了无接触感染的风险。

 

这个“气溶胶传播”不少人都是第一次听说,难免有些害怕并陷入恐慌。气溶胶传播是不是就是病毒能随空气传播?不戴N95口罩是不是就没有用?病毒是不是变得更厉害了?

 

 

但其实,气溶胶虽然容易形成,但要感染人并不容易。据了解,气溶胶必须在特定空间内,携带大量病毒集中漂浮才能导致较高的传播几率。

 

对于非医务人员的普通人来说,在实际生活中,只有达到极高数量级的阈值,部分病毒才能由黏膜进入人体。而通过气溶胶形式悬停在衣物、皮肤的病毒,只有极微小的比例能通过手部触摸进入眼口鼻。这样的病毒量,引发疾病的可能性不高。

 

 

所以,并不是病毒新学会了气溶胶传播,而是气溶胶是病毒传播渠道的一种。在空气中有各种各样的病毒都一直在用气溶胶传播方式,我们大家能做的是足够重视,但不必恐慌。

 

而且,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也表示,尚无证据支持气溶胶传播是新冠肺炎主要传播途径。

针对新冠肺炎气溶胶传播,专家还提出了三点防范建议: 一、最重要的是尽量避免去人多聚集的密闭的空间。二、避免鞋底将病毒带回家。三、避免家里地漏弯头无储水。往地漏倒上水,用盖子遮挡好,如果没有盖子,可以用塑料袋装上水,自制一个地漏盖。做好下水管道的封闭,马桶冲水前盖好马桶盖。

 

截至北京时间2月10日上午7点,全国确诊病例已有近4万人。

 

 

疫情还在继续,我们能贡献的就是不传谣不造谣,用爱的力量团结一致,共克时艰!

版权归Vansky所有,转载请标注链接。
版权归Vansky所有,转载请标注链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信
相关文章



我来说两句
发布者: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