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不介意生涯结局不完美

2011伦敦世锦赛前,林丹夺冠并不被看好。不过,8月14日打完一场不算轻松的决赛后,林丹在自己所参加的5届世锦赛上第4次问鼎,并将自己的世界冠军头衔累计至15个,追平了高崚的纪录,成为现役球员中夺得世界冠军最多的羽毛球运动员。   能成为一个伟大的球员,源于林丹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他驾驶着自己的欲望列车,向着一个目标奔去:尽你所能。    2011-8-31 16:46   心跳时刻,赢球欲望升起   林丹不是外界最看好的男单冠军人选,确有一些原因。今年全英公开赛决赛负于李宗伟,新加坡超级赛遭遇退赛风波,印尼超级赛第二轮不敌佐佐木翔……   相比之下,李宗伟今年以来表现更好,夺得了3个超级赛冠军。无论从技术上,还是心态上,都比原先更全面、更强大。同时,这位世界排名第一的马来西亚人,还从未在最顶级的世界大赛上加冕,以往世锦赛的最好成绩也不过是进入四强。因此,作为一个具备了超一流能力的选手,李宗伟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加渴望获得一次冠军。   当然,李宗伟必须能过林丹这一关。没有人否认,世界上男单顶尖高手当属这两人。对比林丹、李宗伟当前的实力和状态,马来西亚媒体赛前一致认为,本届伦敦世锦赛是李宗伟证明自己、问鼎世界冠军的最好机会。   出发飞往伦敦前,李永波透露,林丹在青岛集训的最后阶段扭伤脚踝,训练受到影响。一切迹象,似乎都在为林丹世锦赛出现“意外”做铺垫。   林丹并没有给自己定下死目标,“没有想太多,特别是没有想结果。”他给自己的任务很简单,“一天打好一天的球,先把今天打好再想明天。”   看起来,林丹已经到了无欲无求的境界。然而,临近比赛结束的最后几分,他清楚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欲望,他告诉自己:坚持。在挽救了两个赛点后,林丹一举拿下决赛,第四次赢得世锦赛男单冠军。   各种复杂的情绪在最后时刻彻底释放,他脱掉自己的红色T恤,攥紧拳头猛烈挥出。赤裸上身的他,左臂高举,右手向全场观众敬了一个军礼。   “赢球很让人激动,我作为运动员,还是需要欲望的。”当广州亚运会男单获胜、实现了羽毛球赛场的“全满贯”后,外界质疑他已经没有了继续夺冠的动力。这一次在伦敦,他不仅用事实推翻了这种猜测,而且毫不讳言自己的求胜欲望。这简单而强烈的欲望支撑他笑到了最后。   伦敦奥运,接受结局不完美   男单主教练夏煊泽说:“现在林丹赢球不是新闻,输球才是。”   作为一名收获了所有大赛冠军头衔的运动员,外界已经无法接受他不拿冠军。但另一方面,当拿到了所有的冠军后,林丹却认为不需要再证明自己,剩下的就是保持状态,享受羽毛球。   显而易见,两者之间矛盾巨大。   林丹说:“我会尽量去做好,但还是更偏向自己的想法。平时训练时,我会对自己更严格一点,比赛中保持好的心态。做好这一分,再考虑下一分。”   当然,他对明年伦敦奥运会的男单金牌依然存有欲望。只不过,“这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那种欲望当然是不一样的,因为已经是在不同的位置了。”   与2008年的巅峰期相比,林丹的状态的确有所下滑。如果在2008年最辉煌的时期“见好就好”,如今也不会有这么多关于他的各种质疑和争论。林丹表示,他没有在“退”或“不退”之间徘徊过。“目前我没有伤病,这是很幸运的事情。我能够完成训练计划,保持状态,坚持到明年。”   林丹的2012年伦敦之旅还难以预料。如果卫冕,他将成为世界羽坛辉煌的第一人。如果无法赢得冠军呢?他能够接受不完美的结果吗?   “我并不介意退役时结局不完美,这是职业生涯的一部分。太完美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不完美才会留些怀念,让球迷觉得其实他已经做得非常不容易了。”   借鉴费德勒,期待汤导回归   在青岛备战世锦赛期间,林丹跟其他选手的训练计划都不一样,他经常独来独去,甚至有些随心所欲。比如说,在做准备活动时,他会突然玩起足球,临时将踢球作为热身。   林丹坦言,教练为所有队员统一制定的训练计划已经不适合自己,他需要更有针对性、更适合自己的方法。“费德勒的训练给了我启发,在不同年龄、不同位置,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东西。我不刻意要求自己怎么练,不把自己规定得那么死,但是一旦练起来就全身心投入。”   从2007年底起,林丹的训练由老帅汤仙虎专职负责。去年3月,汤导回到福建休养,暂定一年。由于各种原因,汤导未能在伦敦世锦赛前回归指导他打世锦赛,这让林丹有些失望。他承认自己有私心,“我也希望汤导能够很好地休息,毕竟他已经从事这项运动一辈子了,非常辛苦,也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因为大家都觉得他一出手就能拿冠军。但我还是希望2012年之前能够看到他回来,帮我再提高一段时间。我非常信任他。”   汤导对于林丹的帮助,不仅仅是技战术上的,还有心理上的。现在汤导无法陪在身边,他就只能不断安慰自己,“他会回来的。”   “为什么我需要他?因为我每次看到他,才觉得比较平和一点,心里面比较安定一定。包括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说什么都不要想,尽可能把自己的东西打出来,输了你就做好被别人骂的准备。一切都是那么简单,就是这样。”   佩服盖德,在乎坚持的意义   在男单的领奖台上,林丹身旁分别站着李宗伟和盖德。半决赛,林丹先失一局后逆转盖德进入决赛。这场失利,将丹麦老将最后一次问鼎世界冠军的希望打碎。75分钟的比赛,几乎超出了盖德的极限,赛后接受采访时,他一直呼哧呼哧地喘个不停。   盖德是林丹最敬佩的运动员,“我觉得他现在真的是在享受羽毛球。三、四年前跟他交手时,我能隐约感觉到,他每一次都在争胜,不太承认另一个时代的中国运动员要超过他。现在,他承认自己的精力状态不能和10年前鼎盛时期相比,但他依然想尽一切办法去战胜林丹、李宗伟、陶菲克。每当他获胜时,他都非常开心。这种心态让他坚持到了35岁,甚至将来坚持更长的时间。”   林丹希望自己也能像盖德一样,为更多的中国运动员树立榜样,这也是林丹在夺得奥运会冠军后依旧坚持的重要原因。“盖德能够打到35岁,你就能看到希望。如果林丹能打到35岁,可能更多的中国年轻运动员就可以像林丹一样,打的时间更长。”   所以,林丹并不看重自己坚持的结果怎样,更重要的是为了坚持的意义。   盖德能够坚持到现在,林丹也承认,中国与丹麦的环境并不相同。“丹麦的压力不是特别大,参赛是因为他喜欢,这样很轻松。相比之下,国内的运动员更加辛苦。一、两次甚至半年的状态不好,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媒体和外界就会让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变得很复杂。中国运动员很早就退役,就是因为有太大的压力。”   林丹笑称,如果是在中国,盖德也许早就打不下去了。而林丹除了去适应,别无办法,“不要太关注别人怎么评价你,知道自己已经很努力就可以了。”   球迷偶像,以心对心回报   决赛结束后,宽约一米左右的赛场出口被众多球迷堵得严严实实。林丹的出现让他们兴奋异常,签名、合影的要求应接不暇。小小的出口立刻“交通堵塞”,其他选手、工作人员均被挡得无法动弹。面对如此场景,旁人多半先是惊讶,然后再理解地笑笑,这就是林丹的魅力。   好不容易从人群中杀出一条路,林丹快步往酒店的方向走。一路上,球迷继续追赶,尾随拍照。几个大胆的球迷上前索要签名,得到满足后又“得寸进尺”地要求合影。林丹停下脚步一一满足,其他球迷颇受鼓舞,纷纷上前。从酒店到宾馆不到500米的路程,林丹走了近10分钟。   “比起今年打全英赛,刚才的球迷算是少多了。那次我输了,当时很多球迷在我回宾馆的路上等我,跟我说了很多鼓励的话,让我非常感动。”林丹说。   决赛后,林丹承诺与球迷进行在线交流。尽管回到房间已经是北京时间8月15日凌晨,他顾不得洗澡换衣服,第一时间打开电脑上网,不少球迷已经在网上守了一晚上。   对待自己的球迷,林丹不厌其烦,有求必应,他打趣道:“我需要正面的形象。”这次参加伦敦世锦赛,林丹特意带上青岛备战期间球迷为他专门制作的“国家队10周年”纪念T恤。衣服背面的“十”,由林丹的剪影和运动生涯中诸多重要年份的数字组成,颇有心思。夺冠当晚的庆功宴上,林丹嘱咐记者多拍几张身穿这件T恤的照片留作纪念。   “很多球迷并不是要求林丹能拿多少冠军,他们希望他不要受伤,继续活跃在赛场上,这也是我的目标。” 除了继续保持状态延续职业生涯,林丹知道,自己能够回报球迷的,也许就是这些点点滴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