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存昕:舞台上就是玩 50岁后演戏才感到自如
10月,濮存昕主演的三部话剧接连上演——《窝头会馆》里猥琐落魄的老举人,《说客》里诙谐幽默的子贡,《李白》中略带癫狂的诗仙,三个性格迥异的角色,濮存昕演起来都显得得心应手。上周二,濮存昕在东宫影剧院演完《说客》接受本报专访。他称自己50岁以后演戏才感到自如。对于合作多年的导演林兆华,他称大导找到了中国戏剧的“姓氏”。
谈表演 别把自己当回事
这次演出《说客》,濮存昕称心态更加放松了,他说:“舞台上就是玩,我都差点扇了高亚麟(微博)(微博)一嘴巴。”在很早以前的作品中,濮存昕饰演的角色大都偏“正”,近年来的一些角色却颇具颠覆性,比如电影《最爱》里祸害村民的赵齐全,话剧《说客》中能言善辩的子贡。对此,濮存昕表示自己没有刻意选择角色,有些角色需要碰,前提是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
他说,何冰曾跟他讲过一件事。十几年前,何冰在《茶馆》中演小刘麻子,他找到英若诚老师,问他怎么表演。英若诚言简意赅地说,演员就是装孙子啊。濮存昕对这句话印象极为深刻,他说:“英若诚老师在书中还提到,演员就应该是液体,而且是很稀的液体,放在什么容器中就是什么样。”
谈瓶颈 读《庄子》有收获
濮存昕笑着说,这些道理说着明白,其实他也是50岁后才真正想清楚的。濮存昕生于1953年,他说:“我在45岁到50岁时遇到了瓶颈期,头发大把大把地掉,每天早晨醒来都想,我这些年都干嘛了,感觉什么都没有。”问他这段时期是如何度过的,濮存昕说,那段时间他就看老子的《道德经》,看庄子的文章(微博),有不少收获。他引用《庄子》中的一句话:“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濮存昕表示,很多事情不必多说,想开了就没什么,顺其自然。
谈戏剧 从传统中汲取营养
濮存昕与林兆华合作过多部作品,从早年的《哈姆雷特》《赵氏孤儿》,到近些年的《窝头会馆》《说客》等。谈到当初合作《说客》这部戏时,濮存昕说:“刚拿到这个剧本时觉得过于简单,后来排练时经过林兆华的一番处理,觉得能演,没想到春秋战国那个时代的人物还能这么诙谐幽默。”
在前不久举行的“2011年林兆华戏剧邀请展”发布会上,林兆华感慨自己多年来一直在追问什么是戏剧,并称中国戏剧能称学派的只有传统戏曲,可惜现在没有人好好研究。提起大导的这番话,濮存昕颇有感触,他说:“其实大导这些年来一直在寻找中国戏剧的根儿,他早年去过德国、法国,最终还是回国找到了中国戏剧自己的姓氏,从中国传统的戏曲和曲艺中汲取营养。”他称从话剧《说客》中就能看出一些眉目,比如伴奏中的曲艺元素;表演也是,子贡站在观众面前大段地独白,后面的演员站着不动,这跟传统京剧的表现形式十分相近。
问及如何让人们来关注传统文化时,濮存昕坦言,建设一些好的戏剧演出场馆当然是好事,关键还是从教育入手。他说:“我们小时候就是看半文言文的《水浒传》(观剧),传统文化的底子就是看这些古典小说时打下的。现在学校应该开设一些四书五经之类的选修课,多培养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