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届香港金像奖:《打擂台》成史上最大冷门
金像奖30年基本上所有的重要奖项都给得充满了感情分,几乎所有的重要奖项,很少再有内地影人的面孔,基本都重回香港影人的怀抱,奖项与影人相互鼓励的一种情绪,似乎是难以扫除内地影响的金像奖非常需要的一种内部集体回忆的自我肯定。
[img]http://pic.yupoo.com/jemilou/B0mowTAr/4gwhy.jpg[/img]
颇有怀旧感觉的电影《打擂台》获得了本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表江(微博)/文)金像奖30年风云,台上台下一片唏嘘,基本上所有的重要奖项都给得充满了感情分,最佳影片《打擂台》主旨怀旧;徐克再获最佳导演,充满着香港电影人对于鬼才徐克凭《狄仁杰》再出较佳状态的爱意;刘嘉玲终于不再失意,上台得意大笑;谢霆锋憋着胸中一口恶气,向所有人证明了当年那个爱惹事的惨绿少年,今时今日拿了他爹谢贤也没拿到过的金像奖。几乎所有的重要奖项,很少再有内地影人的面孔,基本都重回香港影人的怀抱,曾经青黄不接的港片,终于因为在内地获得了生机,而重新焕发出活力。
《打擂台》算得上是有史以来最大冷门,一个票房寥落的小片,以之前《狄仁杰》大热的趋势,很容易让人认为《狄仁杰》会趁势拿下大奖。不过之前也有评委说承认《狄仁杰》的缺陷,只是徐克在处理此类题材时,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才华。可以说在30年这个多少有点特殊意义的时间点上,香港电影金像奖选择了他们所能选择的一切只属于香港的部分。《狄仁杰》这样的合拍大片,不仅仅是本身的缺陷所在,它的身份我相信会是评委考虑的一个因素。《打擂台》充满对历史的怀旧的情绪和主题,符合金像奖30年不忘过去、开创未来的这么一个心情。
无论对男配女配的分配,还是男主女主,金像奖这几年是非常明显的喜欢“敬老”,喜欢台下哗哗鼓掌,以表示他们对这么多年依然在这个圈中站立付出的前辈的尊重。泰迪罗宾、邵音音、鲍起静、惠英红……这些既能激起人们回忆,他们本身获奖又非常激动,奖项与影人相互鼓励的一种情绪,似乎是难以扫除内地影响的金像奖非常需要的一种内部集体回忆的自我肯定。
今年的金像奖应该说是港味非常浓的一年,犹记合拍片伊始那一两年,古月携董洁前去颁奖的情景,堪称史上最诡异场景。“被内地化”的这种趋势在香港影人越来越多在内地发展的这几年,竟然没有继续,所谓的港片不行的预言,也没有真的发生,反而是在合拍片的空间里逐渐寻找到两地观众都能接受的立足点,而纯港味的制作在去年也是达到了一个小高峰,《志明与春娇》、《月满轩尼诗》、《岁月神偷》、《打擂台》等等都以各种角度和方式表达着他们心目中属于香港的特色。
30年历史,很难不回顾一下,所以有难以避免的回忆过往经典瞬间环节,最怀念一刻、最开心一刻等等,重见梅艳芳、张国荣等等充满才华和魅力的面孔,恐怕也是台上台下最伤感的一刻,未来的确不能放弃,但有些事有些人有些片,不能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