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魔王】 这个海滩给你一种什么感觉?风平浪静。没错,Uretiti(毛利语,发音为:优瑞提提)海滩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都是如此风平浪静的,然而它却因为每年都要吞噬掉几个华人而“闻名”于新西兰华人社区。当然,这一带的海滩在华人之中如此“闻名”还有另一个原因:这里是捕蟹的圣地。
上图中站在海里的人都在捕捞海蟹。同样的螃蟹在新西兰各种超市都有出售,价格折合人民币大约40元/斤,在这里捕蟹则完全免费。不过,来这里捕蟹的华人很明显不只是因为价格问题,更多是为了体验捕捞的乐趣——这里距离华人聚居的奥克兰要一个半小时车程,驱车来回的油费就已经不少了。
可能是因为中国人和韩国人比较擅长烹饪吧,来这里捕蟹的人里绝大多数是这两国人。近年来溺亡事件频发,当地警方应一位溺亡的中国留学生的家属要求,2015年在这一带几个海滩的所有入口都竖立了中韩文警示标语。
我每次看到这类中文的警示标语,心里都感觉到了巨大的耻辱。在奥克兰定居的移民来自世界各地,我极少见过其他语言的警示标语。
奥克兰不少公共游泳池边贴有“禁止随地吐痰”,或在厕所贴着“禁止吸烟”的中文标语,。新西兰人为了“政治正确”,避免歧视嫌疑,还比较喜欢搞中英文或多语种対译的警示标语,好像在说“也许不是所有随地吐痰和室内抽烟的人都是中国人”。但实际上,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新西兰人,心里都清楚,这样做的绝大部分就是中国人。
看到海滩的警示标语,是另一种不同的耻辱感。标语背后不是吐痰吸烟那样不顾他人健康的中国人,而是连自己的安全都不顾的中国人。若下海,就需穿救生衣,这几乎已是新西兰当地人的习惯性动作了。好比上车要系安全带,骑摩托车和自行车要戴头盔一样,不做这一步就会感觉少了些什么似的。也正因此,只要是没有救生员监管的海滩和泳池,无论海水有多浅,看起来多安全,都可以看到划艇冲浪的新西兰人穿着救生衣的画面。
正如Uretiti海滩一样,大自然不仅变幻莫测,有时还是“人面兽心”。这海滩表面上看上去风平浪静,其实下面暗潮涌动。受地形和附近洋流影响,海水会向海滩慢速流动,在海滩遇到阻力后于海面下形成逆流。这种逆流不仅能把人越拽越远,还会在浅海形成涡流,掏空几处沙质的海底,在浅海淌水行走的捕蟹人也就有了突然踩空的危险。换而言之,这海滩表面上可能像大湖一样平静,海面下却是把人不停地拖入死亡境地的陷阱。
这些中文警示牌于2015年竖立,然而2016年仍有华人淹死。2017年第一起溺亡事故发生在1月10日, 死者怀孕几个月的妻子还在岸上焦急地等待着,一个未出生的宝宝就这样没有了爸爸——原因很简单,他没有穿救生衣。而最近一起捕蟹人溺亡事故则是1月30日发生在附近的Ruakaka Beach,同样也是没穿救生衣的缘故。我最近去这个海滩,依然看到不少不穿救生衣就下水的华人同胞,也偶遇了在海岸巡逻的当地警察。他们看到我们一行人都穿有救生衣,远远地给我们竖了大拇指。很明显,华人穿救生衣下海依然还是值得当地警察像教育小孩一样鼓励的行为。
当地警察可谓是相当辛苦的一群人了,要知道这片海滩所属的Waipu村并没有什么人口,每次捕蟹人遇险,必须要周边镇的警察长途赶来加入施救行动。由于遇险事件频繁,当地警察还特地配备了几艘冲锋舟。如果遇险者被卷走失踪,警察还要长途调来直升机搜救。平日警务闲暇时,也要经常跑到漫长的海滩上巡逻,劝说没有穿救生衣的捕蟹人,以及清理捕蟹者遗留在海滩上的垃圾。这也就不难想象华人等亚洲人在这些警察和当地人民众眼里的形象了。
图为应新西兰华人媒体邀请,Martin警官向华人普及下海常识和救生衣的使用方法
在警示牌未竖立之前,也许还可以以陆地文明为主的中国人缺乏下海该有的防护意识作解释,如今有了文字警示牌,华人媒体也常在各平台耳提面命地警告和普及常识,这些华人却为何依旧不穿救生衣呢?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网友的吐槽,说坐朋友车时正要系安全带,朋友表示“你这是不信任我的车技啊,不给我面子”。虽然我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朋友,但类似的理论是听过的,那就是高估自己,低估外界,拒绝面对不幸事件。这种赌徒心理导致了华人喜欢心存侥幸地做一些风险大而收益并不大的傻事情。
被各种标语和媒体警告后,依然有华人不穿救生衣下海,不外乎是觉得自己只在浅海转转不会有什么,以为踩空或被暗流卷走这种不吉利的事情肯定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即使发生了,估摸一下自己的水性,觉得可以应对,于是就一拍脑袋下海了。
据遇险幸存者的描述,因自己没穿救生衣,蟹笼一开始被谨慎地投在较浅的海底。后来,蟹笼逐渐被海底暗流推向深处,为了取回蟹笼,他们不得不冒险前行,从而踩空,被暗流拖走。遇到暗流后人会感觉被不停地拖离海岸,虽拼尽全力,但仍很难游回岸边,最终因体力耗尽沉入海底。如果不是幸运有其他人及时援助,我们可能也听不到幸存者们这种差点用生命换来的经历。
很多中国人不愿客观面对可能发生的悲剧,连保护工作也不愿意做,“迷信”地认为为坏事做准备就意味着坏事会真发生。要知道,《朱子家训》言:“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经常为可能发生的坏事做准备,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人固有一死”,而死于没有穿花几十块钱就能买到的救生衣,或死于没有系只需动手扣一下的安全带,是不是死得太没价值了?我认为类似的安全教育,尤其是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非常重要。无论你是才子学霸,还是钢琴画画高手,死了便什么都不是了。也许,家长们在帮孩子报钢琴、画画补习班前,先灌输安全观念,或花钱给孩子买汽车安全座椅,这个社会才算是从上到下地成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