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全球金融信息服务机构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汇编的交易数据显示,2023年11月份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份额创历史最高纪录,自2022年初以来首次成为第四大最广泛使用的货币。
数据显示,11月份,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从10月份的3.6%大幅升至4.61%,超过了日元的占比,后者从3.91%下滑至3.41%。
按价值计算,人民币成为11月份全球第四大支付最活跃货币,前三名分别是美元、欧元、英镑,分别为47%、23%、7.15%。
从年度比较来看,最新数据显示,与2022年11月相比,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份额几乎翻了一番,当时的占比为2.37%。2023年以来,人民币全球支付占比持续提升,从年初的1.91%一路攀升至4.61%。
据SWIFT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人民币支付金额环比增长34.87%,其他主要货币支付金额环比增长5.35%左右。
与此同时,人民币在11月份成为贸易融资市场上第二大最常用的全球货币,仅次于美元。今年10月份,人民币在该指标中排名第三。
根据SWIFT数据,80%的离岸人民币交易(不包括中国大陆)是通过香港进行的。人民币的其他主要境外交易中心包括英国、新加坡和美国。
专家表示,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韧性和人民币在外汇市场上稳定的基本面,人民币在全球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近日,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阿丽西娅·加西亚-埃雷罗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称,2023年人民币跨境使用加速增长,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
她表示,部分人民币国际支付通过中国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而非SWIFT进行结算。这意味着人民币在全球跨境交易中的份额可能被低估。
中国努力实现更多人民币贸易结算、地缘政治担忧、中国人民银行与30多家中央银行之间的双边货币互换,以及越来越多的人民币清算中心提供更多人民币离岸流动性,都有助于人民币的更广泛使用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她表示,除此之外,中国的经济实力是提升人民币国际重要性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上个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中国2023年GDP增长预期从5%上调至5.4%。其对明年中国GDP增长的预测从4.2%上调至4.6%。
人民币单月暴涨2000点
11月份,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占比创下纪录新高,与海外投资机构抄底人民币与境内金融资产也有密切关系。
今年11月,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走强,单月暴涨近2000点,涨幅达2.7%。
与此同时,外资机构正在大举增持人民币债券。
据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49万亿元,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2.6%。相比10月末的3.24万亿元再增持约2500亿元,这也是境外机构自9月以来,连续第三个月增持人民币债券,合计增持约3100亿元;交易方面,境外机构已连续10个月净买入,2023年以来累计净买入量超1.3万亿元。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日前表示,资本项目方面,证券投资项下外资总体恢复净流入,外资配置人民币债券意愿持续提升,近几个月连续净增持境内债券,11月外资净增持境内债券规模达330亿美元,为历史次高值。
业内专家表示,随着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同时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币债券吸引力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