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过去两年时间里,中国企业在美国频繁受挫,却在欧洲市场“开出了花”。
据1月18日文章称,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中远)收购了鹿特丹一个集装箱码头35%的股份后。
在2016年,以2.805亿欧元(1欧元约合7.85元人民币)收购了希腊比雷埃夫斯港51%的股份。
在2017年,从丹麦马士基集团手中收购后者所持的比利时泽布吕赫码头的股份,以实现100%控股,之后又斥资2亿欧元收购了西班牙诺特姆港口公司51%的股份。
为什么中国在欧洲的阻力突然变少了?
俄罗斯战略交流中心主任德米特里・阿布扎洛夫说:“在所有这些交易中,中国的竞争对手中都有美资公司。这直观地表明,相比美国投资者,欧洲所有者如今更愿意让中国投资者进入自己的市场。”
此外,中国商人在欧洲收购的不但是海港,还有其他基础设施。
如:在希腊,收购了国有的公共电力公司的股权。在英国,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收购了希思罗机场10%的股份,北京建工集团获得了曼彻斯特“空港城”的建设参与权。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去年收购了瑞士农业巨头先正达,这是中国企业有史以来在欧洲进行的最大规模收购。 据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对欧洲经济的直接投资额从2010年的16亿欧元增至2016年的350亿欧元----增长近21倍。总投资额在16年内突破1000亿欧元。
仅2016年,中国人收购了309家欧洲公司或其股份。中国资金投入最多的是英国(23%)、德国(19%)、意大利(13%)、法国(11%)和芬兰(7%)。
由此,不难看出从2017年到现在,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人民币在全球金融体系中日益重要的地位。进而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持有人民币外汇储备。
当然,中国之所以能在欧洲如此“畅通”(并不是百分百,有时候也会受阻,相对前几年好很多),主要还是要感谢美国现任政府的保护主义政策。特朗普的举措,包括减税、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巴黎气候协定,不但令美国减少参与西方世界的事务,而且致使许多国家开始指责美国。